512-69008100

听力科普

几个关于听力防护的误解

来源:未知日期:2020-09-27 15:01 浏览:
听力防护听起来和专业,其实就隐藏在我们每个人之间,但是因为专业性的问题,很多人对听力防护有一定的误解。
 
误解:我不需要助听器,我的听力很好 当人们开始在某个频率出现听力损失时,很容易认为病情并不严重。实际上,即便是轻度听力损失也会对您的认知能力、工作、家庭以及社交生活产生不利影响。幸运的是,大脑神经的可塑性极强,通过佩戴助听器,可以让大脑重新学习聆听。实践证明,佩戴合适的助听器会让人大大提高精神面貌,让人更加活跃、自信、乐于沟通和人际交往。
 
误解:听力损失只影响听力 听力损失得不到有效治疗,会导致人认知水平下降、患上痴呆症、容易摔倒。患者甚至会感觉社交孤立、患上抑郁症。理论上来说,听觉对大脑的“认知负荷”会占用其他感知功能的认知资源,例如 短期记忆以及空间意识等。通过佩戴助听器,可以很好地减轻这些症状。 误解3:带助听器和带眼镜差不多 听觉和视觉都是人类的两大感觉,人们经常将佩戴助听器和佩戴眼镜相提并论。实际上,眼镜帮助人们调节眼球的焦距,不需要额外的辅助训练。但是,助听器负责帮助大脑感知音高、持续时间、声音响度、音色、音质以及声音的空间位置等。 声音可以帮助大脑感知物体的位置、运动状态、以及和我们之间的物理距离。并通过液体、固体以及气体等进行传播,被大脑解读后转化为可听的声音。声音甚至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言语、进行交流。佩戴助听器后,大脑需要时间理解通过助听器处理过的声音。但是由于每个人听力受损的频率不同,因此需要个性化的助听器编程。助听器调试也会让听损患者来来回回跑好几回。 另外,即使是最先进的助听器也不会100%完全恢复患者的听力。患者需要后期的听力训练来适应新机器。

搜索
微信扫一扫